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架构 > 科研部门
组织架构
科研部门

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BESS)集成关键技术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27  |  【打印】 【关闭

  

    技术背景  

  大规模储电技术是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及并网、电力负荷移峰填谷的关键技术。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放电电压平稳、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大规模储电系统中的应用锂电池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确保锂离子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SS)的高效、安全应用,必须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集成和优化,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技术原理 

  大规模储电电池体系的直流母线电压通常在300V~900V,需要由上百个单体电池串并联组成,通常将单体电池先制作成标准的电池模块,然后多个模块串联扩展至所需的额定电压。

  图1 储能电站结构示意图

  通过对BESS系统的电池管理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研发,可以提高电池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推动大规模储电的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包括:(1)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2)温度监控及管理技术;(3)健康状态(SOH)监测技术;(4)系统集成技术。

  技术优势

  1.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实现电池系统的高效运行。

  开发标准模块化电池管理系统,底层电池管理单元BMU监控12个串联电芯的电压、温度、内阻等信号,并实现电池模块内电芯的状态监控、数据采集、均衡控制、荷电状态(SOC)估算、电池健康状态(SOH)估算和热管理控制。通过滤波电路和软件算法等,提高系统精度。上层集中管理单元CMU集中处理每个BMU上传的电池状态信息,实现与上位机的通讯功能。采用相应的抗干扰技术和CAN总线通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对电池体系的温度进行管理,保障储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和有效的运行管理,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和长寿命运行。在结构上,根据单体电池的热特性进行散热结构最优设计,进行流场和温度场仿真计算,获得最佳散热结构。在此结构下,采取强制对流换热方式,每个单体电池均与冷却空气接触,从而每个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都能迅速散发,使每个电池均能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且温度场均匀。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控每个电池的温度,准确地对电池的运行状况和散热效果做出判断和分析,在特定电池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

  3.具有电池健康状态(SOH)检测功能,实现电池失效预警提醒。

  采用交流法检测电池内阻,对电池注入一个幅值稳定的低频交流电流信号,测量电池低频电压、低频电流计算电池内阻,为电池荷电状态估算和电池健康状态监测提供准确数据,为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4.采用功能完善的统监控平台管理软件,实现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监控平台集成系统参数设置、电池状态数据显示、失效预警显示、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综合处理串联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BMU和CMU的控制信息、电池组与外围设备的状态和控制信息等。软件流程清晰、容易理解、维护简单、稳定性高。监控平台具有失效预警功能。根据SOC衰减速率、内阻变化速率等指标与SOH的关系,为电池性能的预警监控提供决策依据。监控平台记录电芯的状态信息,定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当某个电芯性能逐渐失效,监控平台会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用户需要更换的电池的序号和位置。

  主要案例

  1. 海岛示范工程:独立能源系统

  珠海担杆岛独立能源发电系统(运行中)

  风 能:90KW

  太阳能:5KW

  蓄电池:440kwh

  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

                       图2 蓄电池室                      图3 主控室

   珠海大万山岛新能源独立电网示范工程(在建)

  太阳能:1000kW

  波浪能:300kW

  风 能:200kW

  蓄电池:1000kwh

  柴油发电机:600kW作为后备电源

                           图4 电池监控界面          图5 参数设置界面

                           图6 告警界面              图7 数据查询界面

  2. 示范工程:园区微电网储能系统

  佛山三水育成中心微网系统(调试中)

  风 能:30kW

  太阳能:20kW

  蓄电池:100kwh

  柴油发电机:100kW 作为后备电源

     图8 屋顶光伏系统      图9 园区风力发电系统      图10 双向变流器

  联系方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储能技术实验室

  宋文吉 13760621475,020-87059478

  邮箱:songwj@ms.giec.ac.cn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