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动态
|
科研队伍
研究队伍
实验室现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后2人,在读研究生6人。 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基于廉价原料水解制糖、乙酰丙酸和糠醛、水解液脱毒,水解液发酵制微生物油脂、丙酮和丁醇和水解液中有机物分离纯化、工业三废处理和膨润土、凹凸棒土等黏土的改性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广东省、中科院、广州市等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91项,其中49项获得授权。 团队成员
张海荣,1982年1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凹凸棒石高值化利用、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锂离子电池器件方面的工作,先后开发了凹凸棒石改性生物基絮凝剂、凹凸棒石基铁炭微电解填料、凹凸棒石改性生物基聚氨酯泡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中科院STS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攻关等项目13项。在Applied energy,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Carbohydrate Polymer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被EI/SCI收录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3项,其中45项获得授权。 黎海龙,1988年4月生,博士,副研究员,2015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2015年7月进入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研究,在木质纤维素高效水解机理及其制备功能性糖、生物燃气和生物基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主持并完成了4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目前已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Carbohydrate Polymers、Cellulose等生物质资源转化相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4篇(Top期刊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并获得专利授权5项。 郭海军,1986年6月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热化学/催化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CO/CO2加氢转化制备低碳醇/高碳醇以及凹凸棒石改性及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曾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目前主持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或项目骨干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及横向课题。 参与完成了20m3秸秆制备生物燃气、10000吨/年生物质/禽畜粪便制备生物燃气、1000吨/年纤维素丁醇联产化学品和5000吨/年生物基絮凝剂等中试示范装置建设及产品生产。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燃料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Molecular Catalysis,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Applied Clay Science,Energy & Fuels,Catalysis Letters等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 陈雪芳,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201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化工研究室,任研究助理。主要开展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水解、发酵制备微生物油脂,及功能性高分子吸附介质的设计与其在秸秆水解脱毒与精制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中科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基金等项目,开展了不同功能性吸附树脂的设计、制备与其吸附秸秆水解液中的发酵抑制物、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和糠醛等的“构效关系”研究,并开展了秸秆水解液发酵制备微生物油脂的基础研究,为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王璨,男,1984年10月生,工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机械、特种设备的研发及试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及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产品产业化过程装备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企业横向2项,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承担中科院项目1项,市省部级及国家项目7项。 彭芬,工程师。2013年7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催化转化、三废处理及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到目前为止,承担并参与完成了广州市、广东省、中科院、“863”、国家科技支撑等10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以第二发明人(团队负责人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授权。曾获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016年度优秀职工和2019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藤奖三等奖。 姚时苗,农学硕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生物技术领域研发,以及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主持所基金1项,以研究成员的身份参与了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江苏省招标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申请专利4项。
|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