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扫描

【南方日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文军:以制度创新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难题(2022.7.28)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7-28  |  【打印】 【关闭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7/28/content_10027911.html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有序推进?广东日前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改革创新,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文军表示,广东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产业结构存在不平衡的特点,政府需把握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包括构建上下衔接的碳核算体系、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提高生态系统增汇能力等制度创新,以确保广东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发挥金融作用

  引导市场力量参与

  南方日报:《实施意见》提出,做好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这对广东有何重要意义?

  王文军:构建清洁低碳、供应安全、价格低廉的能源体系是全球能源转型的终极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三大转型目标的协同与实现被业界称为能源“不可能三角”难题。能源建设具有投资成本高、周期长、惯性强的特点,因此发展部署上如果出现偏差,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危及能源安全,贻误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机遇。能源“不可能三角”难题是我国能源管理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广东人口数量多,产业的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快,能源需求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加快调峰气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有望推动“不可能三角”难题的解决。

  广东应抓住“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在更多领域率先探索制度创新。可以基于互联互通、共济共享的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建设思路,科学布局大湾区各城市在能源转型中承担的功能和发展任务,出台相应的能源转型激励政策和推进举措,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标准互认和应用、碳交易、碳标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其次,政府还应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健全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更好引导市场力量参与降碳减排。

  算好生态账 构建碳核算体系

  南方日报:广东不同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实现碳达峰带来哪些挑战?

  王文军:根据我的测算,在广东,同样排放1吨碳,一个地市创造了5万元的增加值,另一个地市仅产生0.5万元的增加值,碳生产力相差10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市碳排放总量已经步入平台期或开始下降,下一步将开始朝碳中和的目标迈进;有的地市由于经济总量小、能源结构高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还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刚性增长,碳达峰形势比较严峻。

  从全省来看,与珠三角相比,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还需要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单位产出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降低还有较大的潜力、经济社会成本也相应较低。对此,广东在推进“双碳”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推动不同地区培育自身特色产业,形成错位发展。

  南方日报:在“构建上下衔接的碳核算体系”方面,广东应如何为全国率先探路?

  王文军:广东产业体系完备,碳源碳汇丰富,并且是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有条件、有能力率先构建上下衔接的碳核算体系。同时也要看到,目前GEP核算的地区存在标准不统一、生态产品市场互联互通不畅等问题。对此,广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实施意见,部署系统工程,统一核算标准,夯实数据统计基础,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促进形成绿色金融、低碳技术、绿色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广东“双碳”行动提供有力制度性支撑。

  推动高耗能行业流程再造

  南方日报:广东应如何加快推动高耗能传统产业转型?

  王文军:首先,可以产业集中连片地区为重点,引导同一类型的产业绿色升级,产生规模效应,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形成,并注意产业绿色升级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工人再就业培训等问题。

  其次,产业的发展前景不仅取决于政府导向,还受到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成本、配套产业、当地产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推动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能源优化和零碳流程再造,对传统高耗能行业补链强链,加快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既是创新,也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关键是需要比较前沿低碳技术研发和节能低碳改造的成本高低,以及其对产业链带动作用的大小。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实习生 曾伟航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