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近期,广州能源所能源战略与碳资产研究中心博士毕业生郑励行(现为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合作导师汪鹏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发表的《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国制氢路线能效、碳排放及经济性研究》原创性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优秀论文。论文深入探讨了中国当下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丙烷脱氢、风电制氢及光伏制氢等重要的制氢路线的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对“原料→制氢→氢气”过程中大量的技术参数的搜集与对比,建立了中国关键制氢路线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清单,使不同制氢路线能效分析具有可比性,增加了丙烷脱氢的制氢路线评估,丰富了制氢路线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本研究以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深入分析了五种制氢技术路线: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丙烷脱氢制氢、风电制氢和光伏制氢。研究从能效、能量转换效率、碳排放、成本等多维度进行了评估,旨在为我国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通过全面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制氢技术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和经济性方面,为中国氢能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 1 本研究所包含制氢技术路线及系统评价边界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氢路线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不将可再生能源视作能源投入,风电和光伏制氢的能耗和碳排放最低,尤其是风电制氢,其能耗仅为天然气重整制氢的1.6%,碳排放为煤气化制氢的1.7%。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尽管风电和光伏制氢在节能减排方面具备竞争力,然而当前它们的制氢成本较高,主要受到电力价格的影响。 图2 不同制氢路线综合比较 从经济性角度来看,煤气化制氢是目前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其制氢成本约为7-12 CNY/kg (H2),主要受煤炭价格和电价的影响。相比之下,天然气重整制氢的成本在14-19CNY/kg (H2)之间,且受到天然气价格和电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而丙烷脱氢的成本范围为8-15CNY/kg (H2),其成本主要由LPG价格和电价决定。尽管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应用,风电和光伏制氢的成本有望逐步下降,从而使其成为未来我国大规模制氢的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通过对不同制氢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评估,揭示了各技术路线的优劣势,尤其是在能源效率、碳排放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差异,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其次,研究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长远发展潜力,虽然目前其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突破和风电、光伏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制氢将在未来成为大规模制氢的重要方式,助力我国实现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本研究还明确了不同地区能源资源的差异对制氢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气化制氢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内蒙古、山东等)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而在能源消费型地区(如广东)则缺乏经济性,反映出区域能源结构差异对制氢技术选择的重要性。风电和光伏制氢的成本受电力价格的影响较大,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风电和光伏制氢有望实现成本下降,从而促进其在大规模制氢中的应用。 |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