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重点实验室2009年度学术报告系列活动之四——海洋能和水合物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09-06-23  |  【打印】 【关闭

      2009年6月16日,中科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处联合在新能源大楼907学术报告厅举行2009年度第4次内部学术报告会。会上,海洋能利用过程课题组组长游亚戈研究员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课题组组长吴能友研究员分别围绕海洋能和天然气水合物这两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50余名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此次会议上,游亚戈研究员的“海洋能技术及其前景”的报告让我们对海洋能源利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首先,游亚戈研究员介绍了波浪能的来源及其转换和转换过程的难点,接着结合世界各地的波浪能利用的实地照片向我们讲解了波浪能中的震荡水柱、筏式、收缩波道式、点吸式、鸭式和正反摆式技术特性,使听众对波浪能利用的设备装置和技术特点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和认识。接着,针对震荡水柱低效率(~10%)的技术难点介绍了我国2006年建成的具有液压式动力摄取系统的50KWA岸式震荡浮子波能装置,其总效率提高到50%。同时介绍了我国正在研制的世界第一个漂浮式鸭式装置。在对潮流能的介绍中,游亚戈研究员通过精彩的图片讲解了潮流能利用中的固定式水平轴、半潜式水平轴、悬浮式水平轴、漂浮式垂直轴和固定式垂直轴转换技术。接下来,结合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潮汐能发电站,游亚戈研究员讲解了潮汐能发电的原理、关键和制约因素。最后,游亚戈研究员还就我国海洋能技术发展思路和利用的部署等方面做了分析和讲解,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天然气水合物以其储量巨大(据估计,天然气水合物有机碳的含量是地球化石燃料的两倍,其资源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能量密度高、分布广、且清洁无污染的特性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吴能友研究员以“国际水合物勘探开发与研究现状”为题,从1811年实验室首次合成水合物到2008年加拿大Mallik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生产情况,以各个时期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的标志性事件为切入点,对全球水合物勘探开发和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介绍。吴能友研究员的报告让我们详细的了解到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家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发的进展情况。之后,吴能友研究员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国际热点地区和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的水合物重要项目做了更进一步的介绍.尤其对加拿大的Mallik 2006-2009年新一轮的水合物开发实验、阿拉斯加北坡水合物储层特征研究和开采实验以及墨西哥湾水合物工业联合项目做了详细的讲解。最后,吴能友研究员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勘探评价方法、储层地球物性、地球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成矿特征、形成与分解模拟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概括介绍。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资源,而科学技术在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次报告会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能源研究的热情。

            

 

重点实验室  吴慧杰
                      2009.6.23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