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筑梦乡村——中国科大能源学院“能源广聚”社会实践团队赴阳江市东平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文章来源:人事教育处(研究生部) | 发布时间:2025-08-26 | 【打印】 【关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学院“能源广聚”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暑期奔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开展了为期5日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由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研究中心和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的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通过深入农村、走访基层、体验农耕、调研规划、参与核电研学等形式,开展了一次集思政教育、乡村振兴服务、专业技能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
本次活动的主实践地——东平镇海蓢村,既是广东省低碳能源专家服务基地东平联络点,也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定点帮扶村,为“能源广聚”团队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成果落地、服务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平台与良好支撑。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就能源可持续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种养模式等议题与当地干部展开深入讨论。中国广核集团驻东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蒋勇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企业在东平镇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引入的核电和风电项目,此类清洁能源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东平镇挂点海蓢村干部谭国銮肯定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学生走进基层汲取营养、锻炼本领的积极作用,强调青年学子应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交流,实践团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必须深度嵌入乡村土壤,服务基层需求,青年人才更应发挥桥梁与推动作用。
在服务实践中,团队成员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协助清扫村道、垃圾分类宣传与农田排水管道疏通等工作,与村民并肩作业,身体力行宣传“绿色村庄”理念。在农业体验环节,队员们深入稻田,亲身参与抛秧与水稻收割任务,真实感受农业劳动的不易与价值。本次参加实践的队员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团队围绕“可再生资源利用”“清洁能源推广”“乡村生态系统优化”“固废资源化利用”等议题,积极探索能源科技与乡村发展的协同路径,努力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活动期间,团队前往阳江核电站,参加“核电+文旅”示范研学,参观了核电站展览馆、主控模拟系统和生产厂区等,听取工程师介绍阳江核电在安全运行、环保排放与设备国产化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成就,了解了我国自主“华龙一号”技术路径的关键参数与工程优势。在现场讲解与互动体验中,实践团成员增强了对能源科技发展的使命感,也拓宽了未来研究与职业选择的视野。
团队成员通过深入走访海蓢村与周边村落,对村庄结构、交通布局、文化空间与人居环境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并在多次现场走访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开展村标创意设计、文化墙初步规划以及村史陈列方案讨论。设计过程中充分吸收当地文化特色,融入海洋文化、核能标识与乡村图腾元素,并利用能源学院专业背景,提出引入太阳能照明系统与能源展板设计的构想,努力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与科技普及并重。
通过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笔记录民声,用行动回应时代。实践不仅激发了青年学子深入理解“科技强农”“人才下乡”“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也为东平镇等地带去新思想、新方案、新活力。今后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持“为祖国工作”的初心,立足专业,服务人民,在田野中磨砺意志,于实践中砥砺担当,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